NTCE


2023简答题

<h5>1. 综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h5> <p>&gt;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1)信息技术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为了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的学习领域。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对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从而形成信息伦理。 (2)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以获取直接经验、发 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活动。 (4)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p> <h5>2. 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h5> <p>&gt;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进行个别教育工作。 (5)组织班会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 (8)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p> <h5>3.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h5> <p>&gt;(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最终答案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知识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的个体之外,对知识的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受制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2.学习的情境性。 (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1.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2.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p> <h5>4. 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阶段及其主要内容</h5> <p>&gt;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主体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主体对于某种行为本身的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但由于某种权威的命令或现实的压力,仍然遵从这种行为要求的现象。 (2)认同。认同是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3)内化。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 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p> <h5>5. 简述班主任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h5> <p>&gt; 班主任培养班集体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p> <h5>6.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h5> <p>&gt;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以下几点。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p> <h5>7. 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h5> <p>&gt; 短时记忆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时间很短不会超过1分钟,一般是30秒左右。 (2)容量有限:为7±2个组块。 (3)意识清晰:短时记忆是服从当前任务需要,主体正在操作、使用的记忆,主体有清晰的意识 (4)操作性强:短时记忆就其心理功能而言具有操作性。 (5)易受干扰:当有新的信息插入,即阻止了复述时,原有信息就会很快消失,而且不能再恢复</p> <h5>8. 简述学校心里辅导的原则</h5> <p>&gt; 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如下。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p> <h5>9. 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h5> <p>&gt;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其他教育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p> <h5>10. 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h5> <p>&gt;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1)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3)美育能够促进学生体育的发展,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4)美育能够促进劳动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劳动创造带来的喜悦。</p> <h5>11. 简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h5> <p>&gt;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他还提出了著名的“两种工具”说,即物 质生产的工具和精神生产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 (2)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3)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4)内化学说。维果斯基的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他认为,人类的精神生产工具或心理工具就是各种符号运用符号可使心理活动得到根本改造。</p> <h5>12. 简述动作技能培养的途径</h5> <p>&gt; 培养动作技能有以下几种途径。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p> <h5>13.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h5> <p>&gt; 教学工作包括以下五个基本环节。 (1)备课一-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p> <h5>14. 班主任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有哪些【重复5】</h5> <h5>15.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h5> <p>&gt;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p> <ul> <li>(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ul> <li>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最终容案</li> <li>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知识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li> <li>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的个体之外,对知识的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受制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li> </ul></li> <li>(2)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ul> <li>1.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li> <li>2.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li> </ul></li> <li>(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ul> <li>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li> <li>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li> <li>3.学习的情境性。</li> </ul></li> <li>(4)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ul> <li>教学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li> </ul></li> </ul> <h5>16.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h5> <p>&gt;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主要有以下途径。</p> <ul> <li>(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ul> <li>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li> <li>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li> <li>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li> </ul></li> <li>(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ul> <li>1.保护好奇心;</li> <li>2.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li> <li>3.鼓励学生发展独立性和创新精神;</li> <li>4.重视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S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li> </ul></li> <li>(3)开设创造性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ul> <li>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常用的方法有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集体讨论等。</li> </ul></li> </ul> <h5>17. 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h5> <p>&gt; 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 <ul> <li>(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的完善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ul> <li>一方面,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li> <li>另一方面,教育通过促进个体社会化来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li> </ul></li> <li>(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li> <li>(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学校教育不仅向学生传播一定的政治思想意识,而且通过在校师生的言论行动、学校的教材和刊物,向社会宣传一定的思想意识,制造社会舆论,从而影响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面貌等,服务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li> </ul> <h5>18. 简述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h5> <p>&gt;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结合知识、技能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贯彻这一原则有如下要求:</p> <ul> <li>(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同时,讲授也应遵循科学性要求,表达要准确,实验、演示、计算要精确、规范。</li> <li>(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中小学教学涉及的内容均直接或间接地蕴含着思想性,教师教学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教材章节内容的特点,把思性和科学性融于一体,做到既教书又育人。</li> <li>(3)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主要靠教师来保障。教师必须不更新知识,提高文化水平和思想修养,从而提高知识教学的科学化帮度并通过自己内在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情感状态、行为方式等对学生品德的养成产生积极影响。</li> </ul> <h5>19.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h5> <p>&gt; 弗洛伊德认为,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 “力比多”会投向身体的不同部位,口腔、肛门、生殖器等相继成为快乐与兴奋的中心。以此为依据,弗洛伊德将个体的心理发展(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p> <ul> <li>(1)口唇期(零岁至一岁半)。口唇期的婴儿主要通过阶吸、明曝、春啊咬等口腔刺激获得食物和快感口唇、舌是这一时期“力比多”最集中的区域,也是性敏感区。</li> <li>(2)肛门期(一岁半至三岁)。在肛门期,儿童的“力比多”集中到肛门区域,排泄时产生的轻松与快感使儿童体验到了操纵与控制的作用。</li> <li>(3)xing器期(三岁至六岁)。在性器期,儿童开始关注身体的性别差异,开始对sheng殖器感兴趣,yin茎或阴蒂成为重要的性敏感区。</li> <li>(4)潜伏期(六岁至十二岁 )。潜伏期又称“同xing期”,此阶段最大的特点是儿童对性缺乏兴趣,处于一个“性”中立的时期,男女界限分明,甚至互不往来。</li> <li>(5)生殖期(十二岁至十七八岁)。生殖期又称“异xing期”。个体进人青春期后,生理上出现第二性征,心理上开始对异性感兴趣,并且开始关注自身形象,对自己的外貌、服饰、行为表现等变得特别敏感</li> </ul> <h5>20. 简述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h5> <p>&gt; 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如下: (1)明确知识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2)在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的条件之间建立联系。 (3)深度加工学习材料。 (4)进行组块化编码。 (5)合理安排练习和复习。</p> <h5>21. 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h5> <p>&gt; 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 (8)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p> <h5>22. 简述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h5> <p>&gt; 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p> <h5>23. 简述元认知策略的种类</h5> <p>&gt;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可分为以下三种策略</p> <ul> <li>(1)计划策略,是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相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li> <li>(2)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li> <li>(3)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间题,则采取相应的补精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li> </ul> <h5>24. 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h5> <p>&gt;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p> <ul> <li>(1)道德认识,是一种对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li> <li>(2)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指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情绪和态度,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知行转化的催化剂。</li> <li>(3)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li> <li>(4)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li> </ul> <h5>25. 简述我国当前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h5> <p>&gt; 我国当前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3)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p> <h5>26. 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h5> <p>&gt; 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四条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间接性规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 )。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 )</p> <h5>27. 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h5> <p>&gt; 知觉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和知觉的恒常性。 (1)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 (2)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个体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理解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的知觉特性 (4)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p> <h5>28. 述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h5> <p>&gt; 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流畅性、变通性(灵性)和独创性(独特性)。 (1)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者,其流畅性越高。 (2)变通性是指个人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的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其变通性越高。 (3)独创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方法,擅长做一些别人从未想过和做过的事,想法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越新奇独特者,其思维的独创性越高。</p> <h5>29. 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h5> <p>&gt; 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活动课程的代表人物是杜威。活动课程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 (2)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 (3)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p> <h5>30. 简述贯彻长善救失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h5> <p>&gt; 长善救失德育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贯彻长善救失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1)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他们自觉地开展思想斗争,克服缺点,发扬优点</p> <h5>31. 简述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h5> <p>&gt; 自我效能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4)影响人们活动时的情绪。</p> <h5>32.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h5> <p>&gt; 皮亚杰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 - 2岁)。在这一阶段,个体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 (2)前运算阶段(2-7岁)。在这一阶段,童开始能运用言语或较为抽象的符号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 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中形成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去自我中心性,儿童能进行具体逻辑推理,能理解原则和规则,具有多维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在这一阶段,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