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CE


简答题(一级)

<pre><code>1、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龟速够防守]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 [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起到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两再一新促生产]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③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code></pre> <pre><code>2、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的终身化。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②教育的全民化。教育必须面向所有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③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④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和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⑤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的变化。 </code></pre> <pre><code>3、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续(顺序性)阶(阶段性)补(互补性)异(个别差异性)还不平衡(不平衡性)] ①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它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②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 ③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 ④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这和互补既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也体现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 ⑤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群体和群体之间以及个体和个体之间 </code></pre> <pre><code>4、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⑴遗传。[生理前提制约差异和可塑] ①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 ②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⑵环境。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性 ⑶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⑷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code></pre> <pre><code>5、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1)社会依据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③文化传统 ④人口结构和素质 (2)人的依据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3)学制本身的依据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code></pre> <pre><code> 6、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ode></pre> <pre><code>7、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培养人效果好,控制全面]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②学校教育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的,相对其他教育而言效果更好。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④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code></pre> <pre><code>8、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表现?) [严(延时价值)规(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性(发展个性)]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持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能力</code></pre> <pre><code>9、课内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 ①作业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②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③布置作业要明确规定完成的时间与要求 ④教师应坚持检否和批学生的作业 ⑤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相结合</code></pre> <pre><code>10、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作用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率]作用。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 (3)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物质基础]。 (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code></pre> <pre><code>11、简述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课程文本有三种,计划(课程计划)、课标(课程标准)和教材] (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 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3)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参考书等。 </code></pre> <pre><code>12、简述新课程改革的结构。 [口诀:小综(小学综合课程)高分(高中分科)初结合(初中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一 到十二(从小学到高中)综必修(综合实践活动是必修课)] 新课程改革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 行学分制管理。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code></pre> <pre><code>13.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德(思想品德)、智(智能)、体(体力)、美 (审美)]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code></pre> <pre><code>14.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口诀:请机(激发)灵(领会)的姑姑(巩固)用(运用)茶(检查)]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code></pre> <pre><code>15.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地描述, 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选择语(语言)言(言语)不(不当)滥用]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4)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 </code></pre> <pre><code>16.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 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牧(目的)民(民主)发(启发)问(问题)]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code></pre> <pre><code>17、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教学要系统,解决重难点,顺序浅入深] (1)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code></pre> <pre><code>18、简述讲授法的概念和要求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 它既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 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运用最多、最广的一种方法。 使用该教学方法的要求: [内科细思(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气(启发)遇(语言艺术) 阻(组织倾听)]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注意启发; (3)讲究语言艺术。 (4)要组织学生听讲;</code></pre> <pre><code>19、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一课程(课程性质),二师生(教师业务水平、学生年龄特征),三教学] (1)[课程]性质和特点; (2)[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3)[学生]的年龄特征; (4)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6)[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code></pre> <pre><code>20.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背(备课)上(上课)作业(作业布置与批改)来辅导(课外辅导),学业成绩 差不了] (1)备课 — 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 —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 </code></pre> <pre><code>21.简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注意力。[斗争(注意分散作斗争)兴趣成习惯,保持状态扬优点] (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code></pre> <pre><code>22.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遗忘进程的人(任务)才(材料)请(情绪)发(方法)誓(时间)]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code></pre> <pre><code>23、简述创造性的培养。[口诀:环境松(宽松的环境),塑个性(个性的塑造),设课程(开设课程)]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code></pre> <pre><code>2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口诀:稳(问题情境)定(心理定势)工(功能固着)作,千(迁移)元(原型启发) 请(情绪)不动(动机)你] (1)问题情境。 (2)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 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code></pre> <pre><code>25、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 道德品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口诀:尖(间接知识)叫(教师指导)系统班(班集体)的被动(被动性)]</code></pre> <pre><code>26、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 (内 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口诀:材料意义+新旧知识+心向]</code></pre> <pre><code>27、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3)理解知识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口诀:动态性、情境性与主观性]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2)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口诀:学生经验丰富有差异 ]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3)学习的情境性。 [口诀:学习需见(建构)动(互动)静(情境)]</code></pre> <pre><code>28、.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现[倒 U 型]曲线关系,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完成。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在中等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在复杂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3)在简单的任务中,较高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口诀:动机效率倒 U 型,任务不同各不同]</code></pre> <pre><code>29、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1)生理需要:指人类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最基本的需求。 (2)安全需要:寻求依赖和保护,避免危险与灾难,维持自我生存的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 (4)尊重的需要:表现为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 (5)求知需要:是克服障碍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6)审美需要:对美、秩序和平衡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实现自我理想的心理需要。</code></pre> <pre><code>30、简述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口诀:学生需要(学生的需要)立志(立志教育),效能(自我效能感)源自努力]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口诀:控制奖惩,启发归因]</code></pre> <pre><code>31、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口诀:二排(编排、安排)精(精选教材)授(传授)]</code></pre> <pre><code>32.简述认知策略的内容。 [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 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 结构的策略。</code></pre> <pre><code>33、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启示 [口诀:现在将来有差异,潜在变现实,发展走在前] (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最近发展区的启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特别提出:“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code></pre> <pre><code>34、简述不同气质类型的教育措施 (1)针对胆汁质的学生,老师应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而且对学生的批评一定要有说服力; 同时要培养学生坚持、自制等品质,但也应该帮助学生克服鲁莽和莽撞的缺点。 (2)针对多血质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 老师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多给他们一些活动的机会。要定期提醒,培养其专一的品质,防止见异思迁。 (3)针对黏液质的学生,老师可以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 老师要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要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 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的优点。 (4)针对抑郁质的学生,老师可以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 老师要对其多关心、爱护,不要在公开场合对其严厉指责和批评, 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 [口诀:胆汁要直接,多血要专一、黏液有耐心、抑郁求委婉]</code></pre> <pre><code>35、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教养方式。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此外,自然物理因素、自我调控因素等也对人格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口诀:个人(个人主观)受家庭(家庭教养)遗传(生物遗传),学校(学校教育)文 化(社会文化)影响]</code></pre> <pre><code>36、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口诀:开课(心理健康课、心理辅导课)+渗透(学科渗透)+辅导(个别辅导、小组辅导)]</code></pre> <pre><code>37、简述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价值辨析。 (6)角色扮演。 (7)小组道德讨论。 [口诀:演(角色扮演)讲(奖励与惩罚)小(小组讨论)说(有效说服)定(群体约定) 价(价值辨析)榜(良好的榜样)]</code></pre> <pre><code>38、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口诀:脚(活动和交往)趾(知情意行)长(长期)毛(矛盾)]</code></pre> <pre><code>39、简述贯彻疏导原则的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口诀:讲理(讲明道理)又(循循善诱)表扬(表扬激励)]</code></pre> <pre><code>40、简述贯彻尊重与严格要求原则的要求 (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3)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口诀:关心(关心爱护学生)和严格(严格要求)并行,合理而严格要求]</code></pre> <pre><code>41、简述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注重组织实践活动,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口诀:认识活动,统一作则]</code></pre> <pre><code>42、简述贯彻榜样示范法的要求。 (1)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 我们应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前进的明确方向和巨大动力。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推动他们前进, 就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榜样。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 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为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 [口诀:好(选好榜样)情(敬慕之情)行(调节行为)]</code></pre> <pre><code>43、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 [口诀:一教(学科教学)二班(班会和班主任工作)三活]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活动。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code></pre> <pre><code>44、简述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组建阶段:学生初进学校,同学们尽管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实际上是一个个孤 立的个体。 (2)核心形成阶段: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 积极分子。 (3)发展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多数学生无须外在监督,已能自己管理和教 育自己。 (4)成熟阶段:班集体趋向成熟,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和班风。 [口诀:组(组建阶段)合(核心形成阶段)法(发展阶段)术(成熟阶段)]</code></pre> <pre><code>45、简述班集体形成标志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口诀:健全班风是组织的目标]</code></pre> <pre><code>46、简述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 [口诀:严要求,常激励,消嫉妒,用优势 ] 班主任对优等生的个别教育工作: (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2)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 (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4)发挥优势,带动全班。 班主任对中等生的个别教育工作: [口诀:重视个别(个别教育)与食(展示)材(才能)] (1)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 (2)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 (3)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班主任对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工作: [口诀:恒(持之以恒)心(关心热爱)才(因材施教)发(培养与激发)光(闪光点)]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code></pre> <pre><code>47、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口诀:①看别人,看自己,多练习,多反思]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code></pre> <pre><code>48.简述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code></pre> <pre><code>49.简述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 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②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code></pre> <pre><code>3.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 ①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②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③美育能够促进学生体育的发展,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④美育能够促进劳动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劳动创造带来的喜悦。</code></pre> <pre><code>4.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 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它的主要特征有: (1)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 (2)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 (3)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code></pre> <pre><code>5.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切性。 (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4)理论与实践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code></pre> <pre><code>6.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即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code></pre> <pre><code>7.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在培养学生为了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的学习领域。 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对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从而形成信息伦理。 (2)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 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活动。 (4)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 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code></pre> <pre><code>8.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间接性规律) ②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 ③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 ④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code></pre> <pre><code>9.简述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把现代先进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传授给学生, 又结合知识、技能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②发掘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code></pre> <pre><code>10.简述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注意维持的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也称分心。 注意的分散是注意离开了当前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指向了其他无关的对象的现象。 (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4)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个体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code></pre> <pre><code>11.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记忆四段是一分钟加工记忆,是一个过渡阶段,短编很容易受干扰] 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 短时记忆的特点: ①保持时间很短,30秒左右,最长不超过1分钟。 ②编码方式以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为主。 ③容量有限,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组块。 ④意识清晰,操作性强,易受干扰。</code></pre> <pre><code>12.简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家里的分类包括:研一的哥哥,只会搞笑的弟弟,还在认字的妹妹,爱运动的爸爸,做家务态度认真的妈妈] 1.[言语]信息的学习 言语信息的学习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 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 2.[智慧]技能的学习 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加涅把智慧技能划分辨别、概念(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 3.[认知]策略的学习 认知策略的学习,即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方法。 4.[运动]技能的学习 运动技能的学习,即一种习得的能力,其行为结果表现在身体动作的敏捷、准确、有利和连贯等方面。 如操作技能、写作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 5.[态度]的学习 态度的学习,即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体对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 这五种学习类型分别属于三个领域,前三种属于认知领域,第四种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第五种属于情感领域。</code></pre> <p> </p> <pre><code>13.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 ①躯体性压力源 躯体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个体身心紧张的刺激物, 包括物理的、生物的刺激物,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微生物、变质是食物、酸碱刺激等。 ②心理压力源 心理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信息, 如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不祥预感及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和紧张等。 ③社会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是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个人对齐做出调整的情境与事件。 社会性压力源既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④文化性压力源 文化性压力源是指要求人们适应和应付的文化问题。 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 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code></pre> <pre><code>14.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一般认为,态度和品德的形成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1.依从 依从是指个体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行动,但缺乏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性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和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2.认同 认同是个体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接近。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认同阶段的行为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3.内化 内化是指个体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 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code></pre> <pre><code>17.简述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学习的发送机里面,发现姬发为了吃,朝着象动用力气, 姬发拿着一个纸箱,为了吃接受了调解]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 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的功能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 ①[激发功能]。学生对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就会引发学习内驱力, 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产生焦急、渴求等心理体验,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习行为。 ②[指向功能]。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发点, 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时就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学习。 ③[维持功能]。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 克服不利影响,提高努力程度,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直达学习目的。 ④[调节功能]。学习行为的强度、时间和方向受学习动机的调节。 如果行为活动未达到既定目标,动机还将驱使学生转换行为活动方向以达到既定目标。</code></pre> <pre><code>18.简述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在墓地要主动联系别人提供材料来进行组装安排知识的获取] 1.明确知识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2.在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的条件之间建立联系 3.深度加工学习材料 4.进行组块编码 5.合理安排练习和复习</code></pre> <pre><code>19.简述元认知策略。 [认知、了解、计划、监控、调节] [人资不了解我们说的几句话,用摄像头监控我们,矛盾无法调解]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 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策略。 ①[计划]策略 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 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学习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 ②[监控]策略 监控策略是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活动中, 根据认知目标及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 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 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③[调节]策略 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code></pre> <pre><code>20.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学校心理辅导要尊重整个学生的权欲]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code></pre>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