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cay的医防融合笔记

关于支撑河南省疾控局传染病与监测预警项目的工作笔记


从文旅融合到医防融合

<h2>说明</h2> <p>我是学旅游管理的,经过驻场这个疾控项目,从一个外行角度,但又从解决方案专业视角以第一人称视角自嗨整理记录一下,用于巩固项目经验,此分享仅限于本群内部学习交流。</p> <h2>从“文旅融合”理解“医防融合”</h2> <p>因为旅游行业发生过一次很大的变革,就是2018年3月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组建成了文化和旅游部。从信息化解决方案经理的角度来说,其实质就是“文旅融合”四个字。这一融合是为了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而这个项目呢归根结底也就是四个字“医防融合”。</p> <ul> <li>“医”代表现有成熟的医疗体系</li> <li>“防”代表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li> </ul> <p>因为我们国家很多地区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是相互独立的,而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巨大(我们都经历过新冠的艰难岁月),医疗机构又是发现传染病的主要窗口和渠道,所以疾病防控单位和医疗机构本身就是天然的盟友关系,“医防融合”也是大势所趋。</p> <h2>说干就干</h2> <p>假如我在一个做医疗行业的A公司,我看到这个趋势就给老板汇报,这要是把全国所有医院都做一遍这个事情得是个多大的市场啊,当天老板就给我拨款派人立项就要做这个事情。那我作为公司的解决方案总监,立马根据这个行业背景和潜在业务需求,结合我公司能力很快就拿出来了这么一套“医防融合”的1.0版方案。</p> <h2>背景分析</h2> <p>首先我分析了一下“医”,业务信息系统如:电子病历EMR系统(门诊和住院)、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体检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PACS(影像传输与存储系统)、B超系统、病理系统、心电系统、手术室系统、内窥镜系统、病案系统……挺细分挺专业挺全挺好。 然后我重点分析了下“防”,2003年“非典”之后国家建设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但是往国家上报的报告终端只放在医院防保科或公共卫生科这些部门,因为这些部门是医院里专门负责传染病上报的部门。 最后发现患者去医院看病是先挂号登记信息检查病情,“医”的信息走的是HIS、电子病历EMR啊,但是如果发现这个患者有传染病,就得走“防”的信息上报,需要从HIS里照着电子病历的信息填写一个发现传染病的报告卡(纸质或电子版)后交给防保科医生,然后由防保科那边的医生通过直报报告终端,再次手工录入传染病情况并上报。</p> <h2>不说了,必须数字化转型</h2> <p>这么一分析问题就出来了,这都什么年代了,技术公司都没处卷都在开发元宇宙做数字孪生搞AI大模型了,怎么能允许传染病这么重大的事,居然还是通过可“两次转录手写”还是人工上报的方式去完成呢,必须通过医防融合数字化转型。于是我的目标就明确了,就是解决医疗机构与疾控系统互相打通的问题。关键难点也出来了,就是要让“防”的疾控传染病监测系统与“医”的医院信息系统能够集成联动和数据交互。</p> <h3>痛点分析</h3> <p>于是方案里我先放大痛点:</p> <ul> <li>痛点1 传染病诊断方式是医生结合患者多病原检查检验结果和流行病学史等进行综合判断,现有的方式很有可能会因为病原检测结果延迟而迟报,检查结果没出来但医生下班了而漏报,更严重的是无法排查那些疑似新发传染病的情况。</li> <li>痛点2 很明显人工填报的方式存在信息采集慢时效性不高,如果要用几小时的话密接人员也会很多,也可能字看不清或者填错导致数据准确性不高等问题。</li> </ul> <p>然后我就给老板汇报,让我们公司赶紧研发一套“医防融合,防控前置”的软件抢占先机,来解决这个问题。</p> <h3>需求分析</h3> <h4>映射——从医到防,从EMR到EDR(目标)</h4> <p>用了两周时间让老板挖了一个会做电子病历的开发团队。我告诉技术总监我们这个软件简单说就是:</p> <ul> <li>【为我所用】 首先映射一份医院里的电子病历(EMR)数据到我们平台,映射过来的部分电子病历数据到我们平台数据库以后生成“实时镜像EMR库”,为了区别原来的名字——电子病历EMR,我先起个名字叫做电子疾病档案EDR。(EMR是医院侧记录“病”的数据,EDR是防控侧记录“传染病”的数据) 映射过来的数据就是我们自己的数据了,就可以从传染病预防控制方面利用这些数据做很多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了,再利用我们的AI能力,患者的检查结果还没出来前,我们都能智能预测分析出结果,提醒医生做一些动作,这样就真的实现数据流,信息流,业务流等方面的医防融合。</li> </ul> <h4>前置——让防入医,有EMR就有EDR(本质)</h4> <ul> <li>【由点及面】 从本质上理解就是把防传染病这个动作前置到电子病历生成时,通过这个前置动作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在电子病历基础上利用现在的AI能力,专门开发一些提取病例信息和智能化主动监测预警传染病的功能,然后再做些领导驾驶舱功能用于综合调度指挥和远程会商的功能,会让我们的EDR成为疫情防控的核心。(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因为有病人,所以有医院,医院通过病历EMR给病人检查记录、复查看是否康复;那么因为有传染病人,疾控单位就像医院一样,通过传染病档案EDR给传染病人看传染病)</li> </ul> <h4>提取——让防同医,从EDR到EDR库(核心)</h4> <ul> <li>【井然有序】 告诉技术总监我们这套软件的核心功能其实是自动提取(映射)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数据中的结构化要素,对其进行标签化处理,建立一个患者电子疾病档案(EDR)数据库。技术实现方式上是将所需的数据采用分类映射的方式,如将“确诊诊断”数据实时映射并上报,部分检查检验结果需在2小时内完成映射上报,出院数据的时效要求是T+0等,所有的数据处理工作均在本地完成,相关数据与数据处理结果需在服务器中保存14天,过期自动清除。</li> </ul> <h4>预警——让防警医,从EDR库到AI EDR(应用)</h4> <ul> <li>【游刃有余】 医疗信息化方面用到的传染病专业技术是通过从传染病风险识别知识图谱、知识推理、专家规则、检查检验和传染性四个方面,进行动态风险评估,实时触发疑似/确诊病例的预警及处置提醒。 利用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和动态风险评估规则库,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对异常病例和重点关注疾病进行动态风险评估。一旦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和关注疾病的触发条件,将立即触发预警提醒机制,通知院内相关监测部门和疾控监测机构进行协同排查和调查工作,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遏制疫情蔓延。</li> </ul> <h4>指挥——让防携医,从AI EDR到整个平台(配套)</h4> <ul> <li>【面面俱到】 然后我给研发部开会详细介绍这些业务逻辑和技术逻辑等,比如主动从患者电子病历中提取分析各类与传染病相关的数据,包括就诊记录、检查检验结果、疾病诊断、用药信息等,比如用一些AI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及时发现疫情的变化和传播趋势,比如做一个舆情系统,从网上爬一些传染病相关的信息做个舆情大屏,也卖点钱……我写功能清单让研发部做评估,出原型,搞开发……(大概耗时七七四百九十九天终于搞出来了)</li> </ul> <h3>最后把这个项目分为了两个核心部分</h3> <h4>一套院端采数软件(“医”侧)</h4> <ul> <li>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li> </ul> <h4>一个局端综管平台(“防”侧)</h4> <ul> <li>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平台</li> </ul>

页面列表

ITEM_HTML